技術文章
摘要
? 使用配備火焰離子化檢測器 (FID) 的 Agilent 8860 氣相色譜儀分析蒸餾酒中的醇、 醛、有機酸和酯類物質可實現(xiàn)高靈敏度、良好的線性和穩(wěn)定性。色譜柱的高惰性可 確保大多數(shù)化合物獲得出色的峰形。
?
?前言
? 蒸餾酒是以乙醇-水為基質同時含有數(shù)百 種風味化合物的復雜混合物,其中包括 醇、醛、有機酸和酯類物質。這些微量成 分的比例對決定白酒的風味和品質至關重 要。對生產企業(yè)來說,對原料中的風味化 合物以及后續(xù)糖化、發(fā)酵和蒸餾過程中的 風味化合物的監(jiān)控和檢測也極為重要。 中國白酒以其濃郁的風味以及悠長的回味 而*。根據(jù)香型,中國白酒可以分 為醬香型,濃香型,清香型,米香型等。 長期以來,人們對白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微生物的進化和發(fā)酵過程中風味物質的形 成等方面,并且分析了主要芳香化合物 (如酯、酸、醇和醛類物質)對典型白酒 類型的影響。乙酸乙酯、乳酸乙酯和己酸 乙酯的濃度和比例對白酒的風味起決定性 作用。為保障飲酒者的健康,白酒生產過 程中應嚴格控制甲醇、異丁醇和異戊醇的 濃度。在本應用簡報中,將一些實際樣品 進樣至 Agilent 8860 氣相色譜系統(tǒng),并對 特定香型的白酒進行了分析。同時,對 白酒中常見的 10 種化合物進行了定量 分析。
?
?實驗部分
? 采用配備 FID 的 8860 GC 執(zhí)行分析。采 用配備 5 μL 進樣針的 Agilent 7693A 自動 液體進樣器完成樣品引入。表 1 列出了 使用的儀器和條件。
?
?樣品前處理
? 用微量進樣針加入規(guī)定量的各種標準化 合物,制備混合標準品儲備液。在 60:40 的乙醇:水溶液 (v/v) 中制備 10 種化合 物的儲備液,每種化合物的濃度均為 1000 µg/mL。
? 每個校準濃度準備 6 個樣品瓶,通過向 乙醇水溶液中加標不同量的儲備液獲得 所需濃度。配制得到的校準標準溶液的 濃度分別為 10、30、50、100、500 和 1000 µg/mL。向每個校準濃度中加入內 標 (IS),對應的 IS 濃度為 440 µg/mL。 實驗中用的白酒樣品是從中國當?shù)氐?零售供應商處購得,并作為純樣品進樣 至 GC。
?
??
?
?結果與討論
? 為了開發(fā)一種監(jiān)測白酒中風味物質的可靠 方法,采用配備自動進樣器和 FID 的 8860 GC 進行分析。圖 1 顯示了 100 µg/mL 濃 度下系統(tǒng)獲得的 10 種標準化合物和 1 種 內標的典型色譜圖。 圖 2、圖 3 和圖 4 是不同香型的中國白酒 樣品中主要成分分析的示例色譜圖。系統(tǒng) 對醇、醛、有機酸和酯類物質均實現(xiàn)了優(yōu) 異的分離度和峰形。如圖 2 所示,乙酸 乙酯、乙縮醛和甲醇基本實現(xiàn)了基線分 離。甲醇具有強極性,容易拖尾,但在此 方法中,其峰形尖銳且對稱。
?
??
?
??
?
??
?
??
?
? 在 10–1000 μg/mL 濃度范圍內所有 10 種 化合物的相關系數(shù) (R2 ) 均 ≥ 0.9992。 表 2 給出了詳細的校準信息,圖 5、圖 6 和圖 7 分別為甲醇、異丁醇和乳酸乙酯 的校準曲線。
?
??
?
??
?
??
?
??
?
? 為驗證系統(tǒng)的完整性,考察了其重現(xiàn)性。 采用標準品和實際樣品進行重現(xiàn)性測試。 由表 2 可知,大多數(shù)化合物的峰面積 %RSD 遠低于 3%。圖 8 是中國白酒 6 次 重復進樣的疊加譜圖。如圖所示,保留時間和峰面積穩(wěn)定性都很出色。
? 使用信噪比 (S/N) 計算方法檢測限 (MDL)。使用濃度為 5 µg/mL 的標準溶 液測試 MDL,表 2 列出了所有化合物的 值。所有化合物的 MDL 均 ≤ 5 µg/mL。
?
??
?
?結論
? 在本應用簡報中,配備自動進樣器和 FID 的 8860 GC 為白酒中的醇、醛、有機酸 和酯類物質分析提供了一種可靠且經濟的 解決方案。EPC 控制和 J&W DB-FATWAX UI 色譜柱可實現(xiàn)出色的峰形、分離度, 以及優(yōu)異的重現(xiàn)性。
?
?參考文獻
?1. Y. Kenneth L.; Zhou, Y. 使用 Agilent J&W DB-WAX 超高惰性毛細管氣相 色譜柱對蒸餾酒進行分析,安捷倫 科技公司應用簡報 ,出版號 5991- 6638CHCN,2016
?2. Cai, X. Y.; Yin, J. J.; Hu, G. D. Determination of Minor Flavor Components in Chinese Spirits by Direct Injection Technique with Capillary Columns. Chin. J. Chromatogr. 1997, 15(5)
?
?來源:安捷倫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